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33|回复: 8

广东汉乐的价值更在乎原汁原味的保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2 18:01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广东汉乐的价值更在乎原汁原味的保护
——汉乐传承有关问题的思考
2004年,大埔县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汉乐之乡"的荣誉称号。 2006年6月,广东汉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千年历史的古代音乐,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而在演奏、传承和挖掘、收集、整理方面,大埔历代文人和汉乐爱好者以及各级政府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东汉乐属古代音乐,其中不少乐曲具有古典、高雅、秀美、委婉、质朴、大气的品质,是古代宫廷里的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欣赏、娱乐的奢侈品。古时战乱年代,不断从中原南迁的文人,把它带至闽粤赣客家山区流传至此,经过历代汉乐爱好者的演奏与传承,并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融,形成了目前保留下来的所有曲目。客家地住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因此不易受外来干扰,加之中原迁徙来的文人不少,以至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在客家地区比较完整地得以保留。汉乐曲谱是中国音乐先祖作品,是中国音乐史的骄傲。这些优秀的古代音乐,最终在山中山生根落户,不能不说是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些珍贵曲谱的保留,对于研究客家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不可多得的有力证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兴旺,城乡一体化、世界一体化的变格之下,年轻人对音乐方面的喜爱和追求,呈多样化、多层次的现象。因此,古代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均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年来,汉乐界有识之士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办法,为振兴汉乐事业,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宝贵意见,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目前,广东汉乐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加之汉乐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汉乐事业的发展处于正常活动期。
社会的开放和发展,必然给人们的意识、爱好、兴趣,追求带来不断的变化,这种吐故纳新的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广东汉乐属古代音乐,几百年前创作的音乐,它们所表现出的情感和内容与现代人的心路历程有着非常大的距离。不管是生活方式、知识层次、技艺表现、兴趣爱好和欣赏品味,都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但是,这种现象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看待汉乐事业的发展,统一认识和行为,是正确保护好古代音乐遗产的大事。笔者以为,原汁原味的利用才是有价值的保护。
汉乐是千百年前创作的音乐成果,因创作者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知识、生产条件、琴技制造、演奏技艺等要素的制约,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和方式都显得比较单纯,作曲技术也简单的多。文化艺术是人们对社会认识而表达思想情怀的一种方式,每个历史时段的文化现象、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的不同,作者所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也概而不同。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状况等。目前,广东汉乐在中国属极少数最古老而保留下来的音乐之一,它的存在对研究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贡献,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文脉相连的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汉乐界在汉乐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均有各种不同声音和意见,其目的都是一个,希望广东汉乐后继有人,能够代代相传,出发点和想法都是好的。如有人提出乐曲要创新发展,适应现代人的欣赏需求。更有一些人士忘寝废食,苦思冥想进行创作,把原有乐曲进行扩展延伸,注入不少现代技巧的东西。还有把几首不同的乐曲进行段取编配,并用一些现代音乐元素衔接起来,标上现代曲名,成了新的广东汉乐。这些热心人士的可贵精神不能否认,但他们忘了文化遗产是不能再生的原则。这些古老音乐与其它古建筑和文物一样,年代愈久愈珍贵。如果为了其表面的新颖,而弄上一些现代的音乐语言,实质是起到了破坏的作用。失去了面目的本真,留给后人的是杂乱的信息,会使研究失去真实的价值。今后演出中如需用这些改编的乐曲,最好标明是“民族器乐曲”,并说明是根据广东汉乐某某某乐曲改编创作,这样做是使其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免得若干年后给研究学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汉乐乐曲本身不存在“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提高和丰富乐曲演奏水平的做法。在这方面,汉乐界前辈如罗九香、罗琏、余敦昌、罗德载、饶宁新等大师己作出了重大贡献。罗九香教授演奏的《出水莲》与饶宁新教授演奏的风格不同,却独起所长各显神采,都把乐曲融入到自己对莲花品格所理解的内涵之中。他们产生不同风格,是各自在长期实践中,把个性、文化、理念融入到乐曲中,在不经意、无意识的情况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形成了公认的个人风格。他们不但没有破坏原有乐曲的内涵,反而使乐曲韵味更加丰富,演奏效果达到了极致,具备了国际演奏家的风范。他们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技艺炉火纯青的因素,是艺术修养品质的体现,是毕生心血贯通了人器合一的结果,使简单的音符变成了天籁之音。罗琏大师提胡演奏的《翠子登潭》、《挑帘》等乐曲,不但使乐曲变得悦耳动听,也使提胡演奏技法达到了极高水平,使乐曲的韵味更加唯美而醉人心弦,形成了汉乐提胡罗琏风格。
目前,汉乐活动很有成效。一是坚持办好少儿汉乐培训班,让喜欢音乐的少年儿童掌握一些汉乐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另外,建议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汉乐名曲,编成普及读物进学校、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欣赏和知识讲座,了解汉乐产生的时代背景与传承情况。二是有关部门加强对各汉乐协会的领导和沟通工作,在提供更多方便之外,不断提高协会声誉,使之成为琴友们交朋结友、琴技切磋、健康娱乐的场所,化解一些不良好胜、不利团结的行为各协会会员是汉乐传承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壮大他们的队伍,稳定他们的队伍,提高他们的协作精神,才能使传承工作得到有效进行。三是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功能,把这些资料在酒店、咖啡茶厅、比较静致的公共场所播放,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从不自觉中聆听、接受汉乐的熏陶,使宣传得到更好的效果。
广东汉乐的最大贡献,是丰富了中国音乐史,更为重要是它的研究价值。不管今后发展如何,只要坚持保护的原则,就能为中国音乐史,为大埔文化之乡增光添彩。
二0一六年 盛夏   埔城 寓所
发表于 2016-10-17 12:17 来自手机 | | 来自江西
楼主创作的很多原谱作品,电脑配器制作的时候,好像没人改了您的主旋律原谱哦
发表于 2016-10-17 12:31 来自手机 | | 来自江西
手机版
弘扬与保护好像并不矛盾
发表于 2016-10-17 23:07 | | 来自江西
‘三是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功能,把这些资料在酒店、咖啡茶厅、比较静致的公共场所播放,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从不自觉中聆听、接受汉乐的熏陶,使宣传得到更好的效果。’

把那些大埔人弹的大齐奏“”寒乐曲“”在公共场所播放?那你家先播放?吃人饭讲鬼话吧
发表于 2016-10-17 23:26 | | 来自江西
本帖最后由 赊大炮 于 2016-10-17 23:30 编辑
论时论事 发表于 2016-10-17 12:17
楼主创作的很多原谱作品,电脑配器制作的时候,好像没人改了您的主旋律原谱哦

1.单音旋律谱简谱作曲不难,有人出名全靠别人电脑配器制作,再买断版权;2.自作自编自配器,请乐师合奏,或分段采音,再通过电脑合成;
3.自作自编自配器,电脑乐器软件编程奏曲,再通过剪切录制合成;
4.群策群力,现场版大合奏直接录音制作。


发表于 2016-10-28 12:17 来自手机 | | 来自湖北
除了第一条,其余二三四条都需要具备很多综合知识来应对的。否则录制出来的效果还是大齐奏,而且远比现场版人员合奏录制得更好。如果,认为汉乐大齐奏才能显示民间特色的话,那合奏格式最好别改
发表于 2016-10-28 14:24 | | 来自江西
看楼主的见解水平,几乎与那个57音专的田青“大师”同类。“吴,田,范,欢” 好像同出一辙
发表于 2016-11-19 16:56 来自手机 | | 来自广东
会作曲的人不一定懂编配器,懂编配器的人肯定懂作曲,一个“不一定“,一个“肯定“。“不一定“而出名的人,很多是靠花纳税人的钱蒙混来的
发表于 2017-1-25 22:26 | | 来自广东
蒂花之秀 发表于 2016-11-19 16:56
会作曲的人不一定懂编配器,懂编配器的人肯定懂作曲,一个“不一定“,一个“肯定“。“不一定“而出名的人 ...

这句是大实话!!!!!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3-29 07:03 , Processed in 0.06334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