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32|回复: 11

[社会资讯] 双坑村百年传承的老手艺——竹编斗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10:29 |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南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斗笠村”在双坑    斗笠曾经是农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诗词里的“青箬笠,绿蓑衣”的风景渐渐消失,而不管是戴斗笠还是编斗笠的人都变得越来越少,顶在头上的斗笠逐渐面临失传,然而双坑村仍保留斗笠老手艺的传承。

cf63acbac99a5d660cbe2edd1e4df32d.jpg

     说起双坑村,从清朝光绪年间起就是远近闻名的斗笠村。据双坑村何氏族谱的记载,双坑村做斗笠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因田间劳作需遮风挡雨,斗笠从外乡传入,成为农民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具。1898年,何氏第23世何达明效仿外部传来的斗笠模型,制作出富有双坑特色的适合男女佩戴的两款斗笠,从此开始了双坑村制作斗笠的历史。
       双坑村盛产桂竹,何达明便采用桂竹为原料,使得斗笠更为坚固,使用年限更长。而后何氏24世何云嶙根据当地人劳作的特色,不断改良其款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斗笠的制作手艺在何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成为一门精湛工艺,斗笠生产成为了双坑村民的主要副业,双坑斗笠也衍生出十多种样式。
f666a5a70dcb5cfd7a4d4f5df86f4ef4.jpg
     根据斗笠的不同用途,双坑村曾开发出十几种样式的斗笠,就帽顶而言,有尖顶、圆顶、尖圆顶结合的样式,以斗笠的形状来分,则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形状的斗笠。随着时代的发展,尖顶和椭圆形的斗笠渐渐被市场淘汰,双坑村改为主做更受市场青睐的圆顶圆形斗笠。
d1b881f91571c70102d9ba5d2705cf93.jpg
中光斗笠(尖顶斗笠)

双坑斗笠编制流程

工序一:破篾。一条竹片,劈开四重,再破成两三毫米宽的篾条,篾条儿在手间又匀又滑。
fb628691d0911d9e35d22e70939d210b.jpg
破竹
2985669e001b72c33e2f8d7193ea0844.jpg 破篾
07a525a53ab884590e8c4a1682a44a38.jpg 取篾条工序二:编织。在准备好材料后,开始正式编制竹斗笠的第一个步骤,只见村民的双手灵活地上下飞舞,一小圈花样儿随即成型,这算是起了个笠胎头。接着,按着木或磨石做的笠胎模型,把刚成型的笠胎头放在上面套好,继续一圈一圈地编织,这样,编织的斗笠就不会走样。
794a93ddef5d2e91241c13ec6575bb86.jpg

8fb8b2a652f35360d2bf8fdcd7a427bb.jpg
18ce1cfa9da32ca29cfbd4829dfce484.jpg
       在编织过程中还要不时往竹篾上沾水,以防止篾条干燥,不紧实。村民在编织的时候,脚下踩着正在编织的篾搭子,柔软修长的篾丝儿,在手指间跳跃——抖起,颤落,让人眼花缭乱,她们却得心应手,谈笑风生。转眼间,半成品已经呈现在眼前。
a30fa18195a762325c17354f31a891dd.jpg

093eaceb78b4df68851038a0f05021f1.jpg
工序三:竹胎加工。 粗细材质的竹胎编织过程基本一致。在半成品制作作坊内,篾匠师傅先在细网竹胎上平铺早前已上过桐油的桐油纸,做隔层防水,再把粽叶在油纸上平铺开来,做稳固固定之用,在粽叶上还要再铺上一层白纸,最后才将粗网竹胎扣上,并通过彩色塑料带车边将粗细竹胎编织在一起。
aff96bcb931e7d4d8cf4868d28213e25.jpg 工序四:车边。在帽顶和帽沿上还加入了可以固定的藤条,有了它们的加入,这个斗笠不仅仅变得更加地结实, 而且还能更好地遮阳挡雨。
7f6f378e73aa7ccd57f8b4230dd103aa.jpg 车边工序五:上桐油。篾匠师傅将桐油熬两三个小时,直至桐油可以拉成丝,将熬煮后的桐油放凉。而后用植物纤维做的工具将桐油在斗笠上反复擦拭,为斗笠上油,这样斗笠既防水又美观。
d5fc763e7f0044837e7ad9aefdac2e7c.jpg
这种植物纤维取自于苎叶,用来为斗笠刷桐油
8e7a7fa4f624c15260f22be8494aab3f.jpg

      双坑斗笠工序复杂,整套工序需要5-6人。但双坑影响深远,在大埔歇后语中就有一句: 双坑斗笠一顶顶戴——做事一件件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斗笠的市场在缩小,手艺人也逐渐抛弃这项技艺,甚至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尽管时代在变,习惯在变,双坑村的村民仍然恪守着斗笠的传承。走进双坑村,随处即可看到村民在编织斗笠,他们用一辈子对竹斗笠的热情编织着传统手艺的生命线。
                    
发表于 2016-5-16 11:49 | | 来自广东
大埔歇后语中就有一句: 双坑斗笠一顶顶戴——做事一件件来!
发表于 2016-5-16 13:55 来自手机 |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双坑斗笠百侯花蓝。百侯花蓝失传了!
发表于 2016-5-16 14:32 | | 来自广东
百侯花蓝失传了!
发表于 2016-5-16 14:41 | | 来自广东
发表于 2016-5-16 15:06 来自手机 | | 来自广东
失传?二十七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会,不管男女,只有等这批人老去才会失传。
发表于 2016-5-16 17:40 来自手机 | | 来自广东
来日方长 发表于 2016-5-16 14:41
快要失传的手工艺。

失传太夸张了点,又不是很复杂,只是爱学不学有用没用而己
发表于 2016-5-16 22:26 | | 来自新加坡
好漂亮!
发表于 2016-5-18 10:32 | | 来自广东
{:9_639:}厉害   我老丈人会做等灯笼
发表于 2016-5-18 15:13 | | 来自广东
应该申遗
发表于 2016-5-18 21:46 | | 来自新加坡

赞同。是不是在办申遗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5-21 11:40 | | 来自广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19 20:02 , Processed in 0.08663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