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3|回复: 0

范引颐是在三水司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0 21:08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sgnxdwl 于 2016-7-20 08:46 编辑
: h/ [( ?& D# }0 Z$ P1 [! k$ s. O3 p3 {2 O/ Z/ W: g( |: o
范引颐是在三水司训
邓旺林
      范引颐的孙子范澐写的《先王父菊町公行状》记范引颐曾“借补三水司训”,范引颐的女儿范荑香在其《自述》中也说其父引颐“任广州三水训导”。但范引颐本人的诗文中均只说自己是在高安任职(任何职务也没说 ),并未说到是在三水任职。
      经查阅古今三水县志、道光朝《广东通志》、光绪朝《广州府志》以及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于1998年编成的《广东省志·地名志》等,均未见三水县曾称为“高安”,亦未见三水有“高安”这一小地名。网上咨询三水县文联副主席梁德荣先生,他也说“目前史料查不到三水曾名高安的记载”。他还特地咨询过三水文史专家,得到的答复也是三水没有别称为高安。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认为范引颐所说的高安应是江西高安县。而对于范引颐的任职之地,我也认为范引颐自己所说的应该更为可靠些。于是认定范引颐是在江西高安任职,而未在三水司训。为此还写了几篇考证性质的文章。
      现在已找到了三水有“高安”这一别称的充分证据。从范澐、范荑香均记范引颐在三水任职来看,范引颐所说的高安应就是三水。也就是说,范澐、范荑香记范引颐在三水任职,与范引颐说自己是在高安任职,均没有错。只不过一是用三水的通称,一是用三水的别称而已。我为论述范引颐未在三水任职的几篇文章都是白写了。不过,为了弄清范引颐到底是在何处任职,倒是解决了三水有无别称“高安”这一个还算是有意义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范引颐不用三水的通称而用其别称,有两种可能:一是其在三水干得不顺心(“冷宦高安十二年”),又是在三水“以大计休致”。二是崇古意识的体现,也是很多古人的一种习惯。高安可能是三水县的古称。三水知县任荃从三水调补大埔(道光二十至二十三年任大埔知县)前写有四首五律,诗题为“高安留别”而不写“三水留别”,这应该就是崇古意识在起作用。有人说可能是为了要满足诗的平仄要求。在诗中可以这样理解。问题是范引颐在两篇文章中提到其任职之处时也都是写“高安”而非“三水”。在一般的文章中并无平仄方面的约束。因此,为满足诗的平仄要求一说,理由不够充分。
2015.12.08
附录
广东三水县曾别称“高安”考略
邓旺林
为弄清楚我村清代举人范引颐(1)道光年间究竟是在何处任儒学教官,我想了解三水有无“高安”这一别称或古称。经查阅古今三水县志、道光朝《广东通志》、光绪朝《广州府志》以及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于1998年编成的《广东省志·地名志》等,均未见三水县曾称为“高安”,亦未见三水有“高安”这一小地名。我还特地请教了三水县的一些专家学者,他们也说未见关于三水称为“高安”的史料。于是认定三水并无“高安”这一别称。
然而,从现在发现的两位三水知县“提供”的“证据”看来,三水至迟在清代道光年间便已有“高安”这一别称了。
我们先来看看浙江慈溪人任荃“提供”的“证据”。
任荃(1806-1853),号(一说“字”)月坡。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三甲进士。于道光十六年至十九年署三水知县,道光二十年涖任大埔知县,道光二十三年因守正不阿得罪上司被革职。三水人“慕其德教,延主行台书院讲席。后两年而归。”(见光绪《广州府志》第110卷“宦绩七”)。
任荃著有诗集《鸿爪集》二卷,录148首古今体诗。任荃在卷末特加说明:这些诗是“随时地先后编次,不拘体列(例?)”。卷一中的诗依次为“在三水作”、“在大埔作”;卷二的诗则属“三十六江楼作”。“在三水作”的诗中,以题为“高安留别”的四首五律殿后。内有“三年承乏邑”、“江流三十六,上有读书台”等句。任荃在《鸿爪集》的《自序》中说过:“余官三水、大埔各三年”。此“三年承乏邑”显然是说其在三水署职三年(承乏:指暂任某职、署职)。“江流三十六,上有读书台”主要是说三水当时的名楼——三十六江楼或在其旁边的行台书院。可见这“高安留别”的“高安”应该就是三水县,而不是江西的高安县。
在《鸿爪集·自序》的最后,任荃写道:“道光二十五年仲春之月,慈溪任荃自记于高安三十六江楼”。三水的三十六江楼是由时任两广总督的阮元(2)所命名,而江西高安从未有过名为“三十六江楼”的建筑物。这“高安三十六江楼”就更足以证明三水有过“高安”这一别称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台湾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许南英“提供”的“证据”。
许南英(1855—1917),台南人。号蕴白或允白,别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等。光緒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三甲进士。著有诗集《窥园留草》。
据许南英的《自定年谱》可知,他在国内大陆的任职范围,只是广东和福建二省(先在广东,后在福建)。在《窥园留草》中有其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所作七绝《题画梅,赠张悔盦同年》:“二载高安去去休,广州无奈又高州。也思归去空山里,耐冷看花不自由。”第二句后有其所作自注:“时奉调电白任”。清代电白隶属高州府。从“广州无奈又高州”来看,前句提到的“高安”应是隶属广州。其《自定年谱》记其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委署三水县”,次年“赴三水县任”。宣统三年“特授电白县,卸三水县事。将就任,适革命军兴,乃回漳州,被举为漳州民事局长”。由此可见,“二载高安”的“高安”无疑就是三水县了。
比任荃更早以高安为三水县别称的,有我村清代嘉庆九年(甲子,1804)举人范引颐。(1765—1849)。他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赴任广东三水司训。道光二年,在三水署任知县的浙江平湖进士徐一麟(号牧庵)(3)调离三水时,范引颐曾写作七绝组诗(共11首)《送徐牧庵卸篆三水将调江南》,第一首是“棠阴十载两都环,何幸高安又晤颜。忽报乔迁荣指日,刚欣缘厚怅缘悭。”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最早以高安指称三水的材料。
综上所述,至迟在清代清光年间,“高安”确曾作为三水县的别称。
本文只不过反映了“高安”曾被人作为三水县的别称而已,至于三水何以称为高安,何时称为高安,高安是否三水的原称等等则尚不清楚。
在高州洗夫人庙的一张地图上标明三水原名高安(在“高安”之后加括弧注明即三水。在地图右下角的“与现地名的对照表”中,也将“高安”作为“三水”的原名)。其根据,据该表附注所说,是“根据《隋书》《谯国夫人传》等记”。谯国夫人即岭南著名的巾帼英雄冼夫人。该传中记南北朝陈代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时曾召冼夫人的儿子冯仆(时任阳春郡守)“至高安,诱与为乱”。(4)
经查阅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之《二十五史》(全十二册。下简称“今本《二十五史》”。对其中各部史书均附加“今本”二字)的《隋书》第八十卷(列传第四十五)之《谯国夫人传》,其中确是记陈代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时召冯仆“至高安,诱与为乱”。而在宣统《高要县志》第卄五卷“旧闻篇一·纪事”(由高要县人邓元勋初纂,吴德元复订)P2中则记为“诱冯仆入于高要以叛”,“召阳春郡守冯仆(高州良德人)至高要,诱与为乱。”在“至高要”的后面还附注:“通鉴(5)作二年召仆至南海”。可见在宣统朝邓元勋、吴德元所见的《隋书·谯国夫人传》中,欧阳纥召冯仆是到高要而不是高安。在《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隋书》等正史中的地理志或郡国志均查不到今广东范围内有叫高安的州、县、村、镇等。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今本《隋书·谯国夫人传》中的“高安”很可能是“高要”之误。
另外,在今本《明史·卷四十五·地理志六》中,记广东三水为“嘉靖五年五月以南海县之龙凤岡置,析高安县地益之。” (6)此记述中的“高安”实属“高要”之误(可参看拙作《对今本〈明史〉中“析高安以益三水”的质疑》)。
因此,三水县何以有“高安”这一别称或说是原名,尚有待进一步查考。
【注】
1. 范引頤(1765—1849):字遥年,号菊町。大埔县三河浒梓村人。岭东著名女诗人范荑香的父亲。嘉庆六年(辛酉,1801)考取府学拔贡,入国子监进修。嘉庆九年(甲子,1804)中順天举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在京应举人大挑,得任儒学教官。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赴任广东三水,至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始回乡。
2.阮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第六名(即二甲第三名)进士。嘉庆二十二年九月(1817.10)~道光六年五月(1826.6)任两广总督。曾主持修
3. 徐一麟: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三甲进士。嘉庆十二年就任大埔知县,嘉庆十七年十一月任潮州府海阳知县(此前先署任一段时间),道光元年(1821)署任三水知县,在道光二年调离三水。
4.据《陈书》卷九“列传第三”中所记,欧阳纥是在陈宣帝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在陈宣帝因其“久在南服,颇疑之”的情况下谋反的。欧阳纥于次年兵败,“执送京师伏诛。时年三十三。家口籍没。子询以年幼免”。欧阳询即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据《新唐书·欧阳询传》所记,欧阳询当时是“匿而免”。
5.通鉴:指《资治通鉴》
6.见该版本《明史》第125页
【附记】
关于范引颐在何处任职司训,其女儿范荑香和孙子范澐都说是在三水,而从所能看到的范引颐本人的诗文中,则都只说是在高安,从未说是在三水。就连“三水”二字,也仅见于“送徐牧庵卸篆三水将调江南”这一诗题中。又因一直未能查询到三水有高安这一别称,故曾误以为范引颐是在江西的高安县任职,还以为他的这组诗是在江西高安与调离三水的徐牧庵相遇后所作。直至找到任荃的的《鸿爪集》和许南英的《窥园留草》,才敢肯定范引颐确是在三水司训,也因此得知至迟在道光二年,三水县已有“高安“这一别称。
2015.12.12
6 D: l" @" T( q! V! A9 s
8 `; u- W9 j/ T7 q

& d# i2 F! Q7 u3 p6 e9 ^3 Z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5 20:45 , Processed in 0.08142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