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0|回复: 5

品汉乐大师琴韵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埙缘人 于 2013-5-13 17:44 编辑

                                                   品汉乐大师琴韵有感
                识得琏伯(大家都这么称呼)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但真正品出他高超的琴技,却是他离世好几年以后。
                 2008年11月14日至18日,大埔县在县城举行国际汉乐周活动,当时我是组织活动者之一。按照活动计划,首场是特邀广东省民族乐团演出,受领导安排,我等几位负责与该团商定演出曲目事宜。为了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我找来几盘不同版本的录音,一个人在房里静静欣赏了几天。也在这个时候,才真正领略到琏伯高超的琴技。
                这些录音专辑中,我最欣赏的是叶选平题字的《客家汉乐》这盘由罗琏、罗德载等四人演奏的专辑。这盘专辑录制了十首丝弦乐曲,罗琏演奏提胡和椰胡,其中《百家春》、《玉连环》、《翠子登潭》三首是提胡演奏,其余演奏椰胡。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我觉得他的演奏技巧有四方面的特点。
                其一是音色有特点。音色是决定音乐风格的主要之一,不管是器乐还是人声,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才能形成个人风格。提胡发音的质量是靠运弓、按指、夹琴筒等几方面形成。现在汉乐用的提胡是用高胡代替,定弦比高胡低了五度(52弦),所以它的音色既有高胡清亮、高亢的特点,又比高胡多了柔和、缠绵的一面。琏伯在这三者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既协调又统一,可谓是得心应手,难怪他拉出的音色就是与众不同,既纯净、饱满又是玉中带柔,听的舒服、闻得过瘾。
                其二是乐曲处理有特色。曲谱中的汉调较短又简单,演奏时不管是慢板、中板还是快板,都要重复一至二遍,所以反复时用不同音高和加花的方法,使乐曲变得丰富多彩。那一句音乐要变化、如何变化,是与演奏者的音乐修养有直接关系。琏伯在这方面处理得很恰当,既保持乐曲风格的统一,又使情感表达更为丰满,这是他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实践而摸索出自己的一套风格。在演奏《玉连环》的乐曲中,同一音符经他不同高低把位的变换,使乐曲变得更加灵气,把连环紧紧相扣的形象,生动又趣味地演绎出来。
                其三是韵味有特点。音乐的韵味是区别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分水岭,不同地方的语言、习俗等因素形成了不同韵味的民歌、山歌、乐曲。汉乐的根在中原,历经千年多少代人的的传承,逐步形成了客家音乐风格。琏伯的韵味我觉得有三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按弦。按弦要领是适度,按重了是死硬的音,按轻了又是沙烂的音。琏伯在椰胡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发出的音既结实、饱满,又纯净而透亮。而在演奏提胡中,他所发出的第一个音更是与众不同,也是他最大的特点,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汉味”。二是运弓。他的弓法特点是连贯又不拖泥带水,缠绵又清爽利落,他在《百家春》有段加花的演奏,至今使我记忆犹新,他那弓法一点不像七十岁的老人,洒脱又钢中带柔,充满着活力。三是滑音。他在滑音中力度把握恰当不留痕迹,特别是往上滑既顺畅又稳又准,不管是二把位还是三把位的高难度。
                其四是具有大家风范。在汉乐的演奏中,除了古筝适合独奏外,其余乐器比较适合齐奏。合奏的乐曲要动听,乐手必须有整体意识。琏伯能够在汉乐界享有声誉,并成就一代大师风范,这与他的人品、德行分不开,每次演奏他能找准位置,清醒地理解乐曲需要用什么情感去演绎,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在他演奏椰胡的时候,更能感觉到他配当绿叶的状态,使乐曲的低音效果发挥到极致。
                大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绝世琴韵却永远滋润着后辈,他为汉乐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远注入广东汉乐史册,让后人敬仰。

                                                                                写于2013年5月12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小古怪 + 2 这个话题我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13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大师对作品的剖释非常到位,对琏伯的为人与演奏特点都作深入了解。您仅凭听以前的录音就能感受到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和演奏时的情怀,让不愧为国宝级大师!
边看边让我们勾起了对琏伯的怀念。。。。。。
发表于 2013-5-14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涟伯、敦伯.....等老一辈一辈子刻苦追求汉乐艺术的大师,深切怀念他们。
发表于 2013-5-1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在与琏伯的接触中深深感到他人格的伟大,真的是德艺双馨啊!不过如果他还在世,“少壮派”们也是不买他的帐的,此是多余的话,得罪人,不说啦。
发表于 2013-5-14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估计再也没人能拉出这水平了。
发表于 2013-5-2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此话题我喜欢,顶一把!{:9_639:} {:9_644:}   深有同感,现今的乐手大都对乐曲的含义及表达的内涵不怎么注意,合奏时一拥而上,看谁的乐器声音大,总怕自己的声音给他人盖了,自我表现他强烈。演奏缺少配合、沟通、交流、默契,层次不分、主次不分。最终造成不能很好地表达乐曲的含义,不能使大埔汉乐走上一个更高的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5 09:05 , Processed in 0.08383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