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67|回复: 5

广东汉剧大埔同艺国乐社的回顾 张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9 13:19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广东汉剧大埔同艺国乐社的回顾                    张选

       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是以广东的粤东、粤北和福建的闽西、闽南为主要活动地区的剧种。清光绪年间,外江戏班多达二十多个,风靡粤东及闽西南各地。当时还有所谓上四班、下四班、咸水班之称,其中“荣天彩”、“新天彩”、“老福顺”、“老三多”列为四大名班,最为著称。汉剧外江戏已成为粤东和闽西南客家地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古典戏剧,为各地民间每年祚福集会常例邀请演出的娱乐之一,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名扬一时的艺人,如老生:阿盏师、罗芝琏、黄春元;乌净:姚显达;红净:邓隆五;老旦:耀龙婆;花旦:张全镇、丘赛花;丑角:唐冠贤等。
      光绪宣统年间,汉剧外江戏已扩大了它的活动地区,它从粤东的沿海走向内地的兴梅、大埔等客家地区。
民国初期二十年代始,“外江戏”逐暂衰落,仅存留四大班:“荣天彩”、“新天彩”、“老福顺”、“老三多”,仍有活动。
      抗战前夕,1935年,“老三多”戏班.即在潮属的揭阳翻船,戏服全部被水浸没而散班。1936年春,“荣天彩”班主因在大埔湖寮赌钱将全部戏服押当给湖寮后街的罗秉营,致散班。1932年冬,“新天彩”戏班也在梅县的松口因无演出戏路,致亏本散班,1937年初大埔高陂萧道斋所经营的“新福顺”亦因亏本无力经营而相继散班。因此广东的汉剧,当时即陷于灭种状况。
       1937年春.大埔湖寮同仁保生大帝,每年常例祚福演戏亦无戏班可请演。当时大埔湖寮的河头,罗氏族中一位有声望人士罗梅波为人刚直、济困、扶倾,特性爱好戏剧、善能汉乐、尤擅三弦,他看到汉剧陷于灭种状况,甚为可惜,便收集流散汉剧艺人.决心组织汉剧同艺国乐社,以继传统。他召集即年各姓保生大帝祚福总理,及上层汉剧爱好者商讨,愿致力成立汉剧同艺国乐社.供大帝胙福演出、以继传统,得众支持,罗梅波即与罗秉营租借戏服,后经商谈,因罗秉营的戏服是“荣天彩”班主押当之物而不能租借等原因。当时罗梅波即变卖祖业筹得了巨资,派人到上海及潮州购置了汉剧全套戏服、头帽及道具等。同时派人到饶平、高陂、茶阳各地,邀请流散的汉剧艺人返乡,计有:
老生:詹勋师、刘恩隆、郭维正。
小生:粱才师、黄玉兰。
乌净:乌面鹅、蓝增球。
红净:萧娘传、郭法清、郭石安。
丑角:唐冠贤、丘端望、罗生照。
老妈:天生师、黄奎发。
花旦:丘赛花、黄桂珠、刘巧兰、钟熙懿、梁春梅、萧雪梅、萧霜梅。
武旦:粱杵堂。以及杂角:罗奉基师、亚五师、赖石吉等演员行当共四十多人。
另文武音乐:罗荣俞、郭化眉、詹亚运师、詹亚李师、李亚四师、罗亨韶师等十多人,共计邀集了五十多位汉剧的艺人,集中居住在湖寮后街罗屋(同艺国乐社址)内,于1937年9月成立了同艺国乐社。按时于农历9月15日为湖寮保生大帝祚福隆重演出五天六晚的汉剧戏,由于有名艺人集中,艺术表演精彩,受到湖寮同仁观众的热烈称赞和好评。但罗梅波又看到艺人们大都年岁已长,担心后继无人,同年底又在湖寮后街(社址内)设办了汉剧培训班,招收童龄汉剧的后继人,并聘请了有名的教戏老师李祝三、余江兴、丘端望三位为培训老师,招收儿童有:黄粦传、罗恒报、刘昭磷、刘千万、张选、刘照光、刘照彩、刘亚斗、刘善访、罗千秋、罗元扣、罗娘带、罗美蓉、李俾德、黄喜生、萧瑞珠等二十人为学徒、集中培训班进行学习培训。
      罗梅波很关心培训工作,常来培训班关心老师和学徒们的生活,看学徒们学习和排戏,他喜欢听我们唱曲,并勉励我们要尊敬老师,要勤学苦练以求得上进:当时李祝三老师执教很严,不离鞭打,学徒们不敢半点疏忽,因此进步甚快。至次年秋,每个学徒均能承担几个节目演出,且演得相当精彩,根受观众欢迎。特别是黄粦传、罗恒报在次年(1938年)农历9月半湖寮保生大帝胙福时演出“追韩信”、“拜北斗”,罗恒报“时迁偷鸡”等节目,均博得观众热烈掌声,从此大埔同艺国乐社给了大埔人民良好印象。
      1935年冬,罗梅波看到同艺国乐社后继有人,演员队伍充实,更邀请了各行当有名艺人:张全镇、萧娘传、罗生照、蓝增球、郭法清、郭石安、丘赛花、黄桂珠、罗旋、萧雪悔、萧霜梅等,并新培训学员共计60多人。罗梅波亲自带领剧社到福建的平和、云霄、诏安各地巡回演出,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罗梅波每晚亲自在后台监场督促学徒们要认真演出,奖罚分明。戏剧每晚演至天亮,观众均备足寒衣看到天亮,演出效果良好,受到观众高度评价和建立了良好印象。
      从此后,同艺国乐社每年上半年即在潮汕、兴梅各地巡回演出,下半年则到饶平和福建平和、云霄各地进行演出,成为当时的职业性剧团。
      1940—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激起我全国人民抗日的高潮。当时,罗梅波为响应抗日的号召,经请准罗卓英,将同艺国乐社义务投进抗日救亡运动,曾受委编为“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后方宣传队”。
罗梅波为搞好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特派人到梅县邀请话剧专家丘引先生来同艺社指导排练抗日救亡的话剧节目,如:“捉汉奸”、‘抓特务”、”放下你的鞭子”,“补褙褡”、“东方一角”、“汉奸走狗的下场”等节目,1940年罗梅波亲自带领剧社到福建抗日前线的后方,福建省云霄、诏安、漳浦的杜浔、官陂、下葛、白塔等地进行巡回宣传演出。
     话剧主要演员,是黄桂珠和新培训的演员共计20多人。各地每晚演出第一、二个节目必先演出抗日救亡话剧,戏每演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卖国贼残酷凌辱杀害我无辜同胞时,激起台下军民同仇敌愾,随着阵阵怒吼声,土块果皮即丢掷向舞台之“群敌”,同时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卖国贼汉奸走狗”的口号。当观众看到舞台上侵略者和汉奸走狗可耻的下场时,全场即报以热烈掌声和喝彩声。演出效果有力地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日必胜的信心。从此,大埔同艺国乐社声威大振,到处受群众的欢迎。
     1946年后.罗梅波因年老的关系,将同艺国乐社委托其第二儿子罗武楼带班管理。1948年秋,罗武楼带领同艺国乐社到福建的永定、武平和梅县的松源,当时由于蒋统区金融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陷于贫困,该社班即困守松源,无法维持,终于卖戏服而散班,演员们各谋生路而离散。
      建国初,1950年大埔县人民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挽救濒临灭种的汉剧,经由区干部张选(原同艺国乐社学徒演员)召集了原同艺国乐社艺员黄粦传、黄桂珠、罗恒报、刘绍粦、刘千万、范思湘、陈德魁、丘均香以及汉剧爱好者邬庆访、丘抗等开了一次筹建汉剧团体的会议,即于1950年7月间成立了大埔民声汉剧社,社址设湖寮虎山中学农场,由张选兼任名誉社长,丘抗、邬庆访为付社长,丘均香为演出队长,罗恒报主管业务,黄桂珠、黄粦传、范思湘、陈德魁为老师,剧社在人民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发展很快,参加人数达数十人,其中多数系原同艺国乐社的艺员,如:司钹罗勇泉、司锣罗礼岳、老生刘照彩、乌净罗千秋、小生罗纯生、丘永粦和罗鸿河、罗元恩、李武德、刘广初等十多人。
     剧杜演员在老师们的教导下艺术进步很快,行当齐全,演出现代或古装汉剧均受群众欢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于1953年8月转为大埔民声职业汉剧团。中共大埔县委书记张正甫为加强该剧团的领导,批准剧社的请求,指派张选到该团担任政治指导员兼团长,黄桂珠、黄粦传为副团长,罗恒报主管业务兼导演.成立了团委会和艺术委员会,健全各部门,建立了正规的学习和排练、演出制度及财经制度,并邀请各地音乐名人:饶淑枢、罗琏、罗九香、饶崇巨、黄亚丕等充实了剧团的艺术素质,剧团演出极受群众欢迎。
      1954年7月和10月先后参加了粤东专区和广东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汇报演出,均获得特别表演奖:
      1954年冬,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埔民声汉剧团经上级批准改为“粤东地区国营民声汉剧团”,全部组织机构、人员及领导均依原不变。
      1956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根据省委的指示,成立粤、潮、琼、汉四大剧种的省一级戏曲团体的统一决定,将”粤东地区国营民声汉剧团”上调,改为“广东汉剧团”,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导下,作出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应该肯定的。
      这里我要回顾一提的,我们广东的汉剧,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希望也要共同回顾,抗日前夕,罗梅波致力抢救汉剧,创办同艺国乐社和汉剧培训班,它是给我们建国后复兴汉剧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我们汉剧的历史事实,而不可失去。
     以上回顾,供参考。


                                                                                   汉剧历史回顾人:张选
                                                                                         1991年12月22日
                                                                               地址:广东省大埔县汉剧团


注:本文见大埔县政协《大埔文史》第十六期。作者张选,大埔湖寮新寨人,大埔汉剧团演员,主要扮演老生、须生,1937年的同艺国乐社的小学徒之一,现为离休干部。                           
                                                                                          萧儒供稿2011.9
发表于 2011-9-19 14:58 | | 来自广东
{:10_554:}搞搞整
发表于 2011-9-19 22:25 |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希望得以传承。
发表于 2011-9-20 01:01 | | 来自广东
汉剧名家出自大埔
发表于 2011-9-21 16:17 | | 来自广东
老来乐 发表于 2011-9-20 01:01
汉剧名家出自大埔

{:9_639:}
发表于 2013-1-5 05:07 来自手机 | | 来自广东
我的伯公都不肯子孙学习汉剧。。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4-25 16:43 , Processed in 0.08442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