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6|回复: 12

【读书者说】致学生及乐于学习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16:39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grey 于 2014-4-28 18:08 编辑

      自我上论坛以来就时常看见有学生在论坛发帖吐槽,临近高考又逢某中学发布假期自习的通知,又促发了一些学生吐槽帖,也引得坛友们各抒己见。之间难免与某些坛友观点有矛盾,遂发文说说自己的看法,回答一些问题。由于教育背景、个人阅历不同,并不奢望得到他人全盘的认同。若有苟同,吾心慰之。

      现代人接受教育,从我们上小学到大学,有些人更是从胎教起到博士,这其中经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接受教育,或者说读书的本质是啥?
      人从呱呱坠地起就要开始学习,婴儿要学习行走、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习各种技能。而其他动物自小也要学习基本的扑食技能。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上述事实说明了人为什么需要学习?那是我们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必要条件,这个也就是读书的本质。
      人要生存必须掌握各种知识或技能,如原始人要学会如何生火,到后来学会如何磨制石器,这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当然这些技能不是天生拥有的,我想当初应该也是某个原始人偶然发现了如何取火,或是某个天才发现并总结了磨制石器的方法,就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格物致知,这是一种技能的掌握过程。通过实践、探索以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客观规律,对外界重新认识,这是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也是创造知识、技能的途径。
      但一般人是没有这种天赋或是机遇通过上述途径获取知识、技能,我们都是通过第二种方式,那就是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把他人的经验复制到自己脑中,转换为自己的知识。

      论证了学习的本质,现在回答一些问题。
一、人为什么要学习一些没有用的知识?比如那些物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用。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因此它对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人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如果你生活在原始社会,那么你的生活对你的知识没有太多要求。而现在则完全不同,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大人教育几岁的孩子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我相信会有喜欢提问的孩子就会发问:为什么红色停,而不用其他颜色?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难倒绝大多数家长,并且他们可能会搪塞自己的孩子:它就是绿灯行,红灯停,没有其他原因。这种家长很可能就扼杀了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疑问的具有天赋的孩子。如果你学过物理,并能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就能很快解释出,红光频率低,波长较长,容易衍射。在能见度较差的天气情况下容易被远方的司机看到。如果家长能解释,那就容易引导孩子的思维,这就是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地方之一。有人会说我举得例子好像只是关于教育,其实不然,你可以联想农村人在没有知识或是不具备活用知识能力的情况下来到城市,与城市格格不入其实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城市规则与现象的内在原因,而这些背后处处充满了“交通灯的智慧”。
      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自然、人文学科交互影响的社会,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学科(也就是中学所学的知识)的知识,很难在这个社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更高的成就。再举个现实的例子,就我的同学聚会,和几个高中或初中同学聊经济、政治体制、社会政策等话题时,其他人是没有办法插上话的,而只能和多数人聊家常、体育。衍生一下,在一个可以就经济、政治、社会等话题的圈子交流,可以激发大家的思考,提升自我,而且很容易就会产生一个灵感,一起做个项目,俗一点就是一起赚钱。而后者却只能做酒肉朋友,这种关系不牢固也没有办法让人在事业上互相帮助。
      所以,不学习,没有知识的人容易被现代主流社会所排斥、淘汰,难以获得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改革开放时有些没有知识的人能白手起家而现在却难以做到的原因,因为社会进步了,对个人知识水平的要求提高了。

二、读书不懂得活用知识,却把读书无用的罪责怪到读书身上,而不是自己(甚者于体制)身上,实乃可笑至极!
      “读书不能给你能力,只能给你理论,现代发明大部分不以书本知识为理论,然后实践出来的吗?要你只看书,不实践那不是扯淡吗?何为理论人才,何为技术人才,为什么会有这两区分的名词?”
      这是原文引用某个坛友的观点。没有基础知识是没有办法通过经验的积累来掌握自然科学带给你的能力的。学好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单位要找本科毕业的学生,外企要找重本毕业的学生,这是简单的道理。另外,我从来没有否定实践的重要性,知识和实践相辅相成,本来就不能一刀切地分开来谈,很多知识是从社会实践中总结而来,并反过来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只不过现在许多人因为对知识的错误认识,而盲目强调实践的作用,我觉得可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看到该坛友的言论就忍不住发表观点的原因。附原文观点:
      “有些时候读书多了会变孔乙己像我们这些平民不奢求什么重本的人也不想比。相反读书多了的人除了会拿点不切实际的言语来扯淡外,面对现实情况时却无所应从,然后在用高级言语加以敷衍罢了,在不然直接不说话保持读书人高傲的气势。社会不需要读太多书的人,只需要有能力大到为社会 地球做贡献,小到能养活家人,有一所安家之地才是现在读书之根本 。读书不能提供给你能力,只是提供给你一些最基本社会所需要的理论罢了。”

三、我为什么要读书?
      纵观上文,已经可以窥探我为什么读书的原因。我再结合自身,简单谈谈为什么读书。
      中国古人读圣贤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多是为功名利禄,甚者治国安邦。而西方古代人如有师生关系的“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多是为了探究真理,即了解外部世界和思考哲学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人为什么活),这也是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能集大成的原因。由于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我看来,虽然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为了实现我自身的价值,读书、学习将是终其一生的途径或是工具。
      从接受义务教育起,读书确实是为了高考,因为在这个教育体制之下,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脱离不了应试的观念。这个阶段我自己在很多人看来是成功的,顺利进入985高校,并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小有成绩。显然,人是不断追求,不断进步的。这之后,特别在我读研阶段,我重新认识了学习的重要性,就像我之前评论说的,考试只不过是检验读书、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通过学习,自己收获的知识才是对自身发展有所帮助的,这些才是可以帮助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甘于现状、不思上进,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此,我再次强调,我对实践与活用知识的重视。客家人为什么在外缺乏商业思维,在大学也多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实质上就是死读书、缺乏实践造成的。但是我们需要改变的是知识的理解、运用方式,而不是摒弃掉我们的优良传统——勤奋好学!

      我耗费了不少写论文的时间在这长篇赘述自己的观点。有人说,认真你就输了。那么,就让我在这论坛上再认真一次。而接下来,我就不和其他人纠缠了,否则有人要笑话我对牛弹琴,浪费生命了。不过我还是很愿意和志同道合的长辈、后辈交流,也可以跟一些学生分享经验,至少能帮助他人少走弯路。

      最后,跟一些上论坛的师弟师妹们说一句:珍惜并利用好时间,少发牢骚,明确自己的目标,以目标和内心的不变应对外界的万变,最终直达理想之巅。
发表于 2014-4-28 17:10 | | 来自广东
是对在读学生说 珍惜并利用好时间,少发牢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目标和内心的不变应对外界的万变,最终直达理想之巅。
发表于 2014-4-28 17:11 |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支持一个
发表于 2014-4-28 17:38 | | 来自浙江
赞一个。。。
发表于 2014-4-28 20:10 | | 来自福建
发表于 2014-4-28 21:09 | | 来自广东
支持下楼主哦,说的句句在理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2:26 | | 来自广东

刚上路,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
发表于 2014-4-28 22:57 | | 来自广东
!!!赞一个!!!
        等以后出社会,再想回到如今是校园时光就很难了。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吧~校园时光是很宝贵的
发表于 2014-4-29 09:49 | | 来自广东
看,这就是真正读书人的水平。赞一个!从论坛论道的角度说,你是成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0:02 | | 来自广东
yangge 发表于 2014-4-29 09:49
看,这就是真正读书人的水平。赞一个!从论坛论道的角度说,你是成功的!

在杨哥等前辈面前班门弄斧了。
人有自知之明,我水平还不高,离成功还很远。
革命尚未成功,后辈仍需努力。
发表于 2014-4-29 20:11 | | 来自广东
说得好,楼主以实际表现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水平和素质的提升是有着莫大作用的!
发表于 2014-4-29 20:27 | | 来自广东
学以致用。不错。
发表于 2014-4-30 10:25 | | 来自广东
长编大论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5-7 00:28 , Processed in 0.0770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